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家门口的“新新”向荣① | “智”绘通途 治好城市“通行内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7:47:00    

开栏语:

两江潮涌处,群山竞秀间。一年来,重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六区一高地”建设为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振翅高飞。

从山城老街的烟火新生,到智慧港口的汽笛激荡;从“智造重镇”的动能奔涌,到“数字重庆”的智慧脉动——每一项创新突破,都在为这座城市注入向上生长的澎湃力量。

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家门口的“新新”向荣》系列报道,在这里,全景记录每一处“家门口”的焕新,聆听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庆回响。

下午四点半,沙坪坝区树人小学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不再挤在马路牙子上“抢地盘”。小龙坎广场上的垃圾桶、窨井盖,竟学会了“开口说话”,主动上报满溢、位移状态……

曾经被车辆堵得水泄不通的道路,如今井然有序——单向通行的车流、宽敞的等候区、崭新的“护学驿站”,让“罚站式接娃”逐渐改变。过去,需要人工巡检发现的城市隐患,现在“数字大脑”就能主动发现预警,这些都是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的日常。

在重庆,城市装上“千里眼”“顺风耳”,还有了“智慧大脑”,打造超大城市运行和治理的智能中枢,为城市注入“智慧基因”,让城市越来越“聪明”。

拆除学校门口临公路绿化带新建护学驿站。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01 护学助医

城市治理的温度藏在细节里

“以前接孩子像打仗,现在像喝下午茶。”一位家长坐在驿站椅子上等候孩子放学,保温桶里装着给孩子煮的汤,待到孩子放学后,还能在驿站坐着吃饭。

这个路边空间,是拆除临公路绿化带而来,地面由花岗石改为彩色透水混凝土,设置分区放学等候区,还配备了公厕、饮水机、桌椅,增设一座护学驿站。驿站内配置了应急药品、雨伞等物品,厕所配置第三卫生间,连洗手池都做了高低双台设计。细节之处,尽显城市治理的用心。

同样的变化还发生在附近的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过去,公交站停车港仅能容纳3辆公交车同时停靠,因客流量大,早晚高峰时段经常出现公交车排队占道现象,不仅影响公交运行效率,更造成周边道路严重拥堵。

如今,将停车港延长40米,使同时停靠公交车数量从3辆增至6辆;新增18个“即走即停”临时车位,规范接送车辆停靠秩序;并将医院对面闲置地块被盘活,新增192个停车位,就医、接送娃的市民停车再也不用绕圈圈。

盘活闲置地块,新增192个停车位,方便市民停车。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让家长少站5分钟,让患者少绕几个圈,这些“小事”才是城市的“超能力”。

交通拥堵是典型的“大城市病”。如何治理这些“大城市病”,成为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标靶”。针对学校、医院周边存在的停车难、设施老化、秩序混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沙磁护学”“沙磁助医”攻坚提升行动的实施,有效利用树人小学、区人民医院周边空间,提升家长等候环境,改善患者就医环境,缓解周边交通拥堵问题。

未来,沙坪坝区将围绕医院、学校、商圈、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持续深入推进交通组织优化,下足“绣花功夫”,着力破解道路拥堵难题。

新增18个“即走即停”临时车位,规范接送车辆停靠秩序。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02 数字大脑

城市治理装上“智慧引擎”

在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巨大的屏幕上跳动着无数光点。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条实时告警信息弹出:“小龙坎广场公厕附近垃圾桶旁有乱堆物料,请及时处理。”

当系统抓取到这一信息后,便发出预警,再形成工单,派发到相关人员的终端设备。从事发、上报到交办,几乎秒级完成。当负责的人员将事件办结后,上传图片到“数字大脑”,经核对后完结工单。

“一张网”就像是城市的“数字大脑”。在这张屏可以看到沙坪坝区城市运行情况,会进行全天候、全时段、无间隙实时监测。目前平台接入的传感器涵盖部分桥梁、化粪池、积水点、智能井盖等。通过物联设备,可以看到积水点水位、降雨量等关键实时数据,一旦传感器发出预警,系统则会自动生成案件。

目前,沙坪坝区已布局多个场景智能感知设备——树上的传感器能预警倒伏风险,井盖下的感应器可防窨井“吞人”,就连垃圾桶都装上满溢监测装置。

树上的传感器能预警倒伏风险。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此外,对不适合安装或暂未安装物联传感器的点位、区域,使用“摄像头+AI分析系统”的方式,智能抓拍各类隐患问题。目前已共享近3万路公安“雪亮工程”高清摄像头资源,加上AI视频分析软件,建立了人流密集区域、道路积水点、“生命通道”等68类行为应用场景,当发生各类影响城市运行安全隐患事件时候,可选择不同类别进行实时监控。

数字化赋能,城市管理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智能巡逻”的跨越。

03 治理新路

超大城市治理“重庆方案”

过去,城市隐患主要靠人工巡检发现,现在,有了“数字大脑”就能预判响应风险,让数据跑路,城市治理“秒级响应”。

在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事实上,重庆三级治理中心已实现全域安全“一张网”。依靠汇集了1362万个感知设备的一体化数据底座,重庆市一体化数字平台具有更强的感知预警能力,形成全市事件隐患风险“一图掌控”能力和“看得见、呼得通、调得准、控得全、处得快”的城市治理新质战斗力。

沙坪坝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近一年来,该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一体化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体系实现迭代升级,感知资源接入量由679万个提升至1362万个;“9+2”中心城区一体化治理率先突破,市、区县、镇街三级联动格局更加顺畅;八大板块重要跑道贯通实战能力全面提升,市级贯通应用由24个提升至90个;迭代升级“渝快办”,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85个。

到2025年底,重庆将全面建成贯通实战的三级治理中心。未来,三级治理中心将持续提升数字赋能超大城市发展、服务、治理能力,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重构、能力重塑。

从“护学驿站”的人性化设计,到“数字大脑”的精准治理,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既需要“千里眼”“顺风耳”的科技赋能,更离不开“以人为尺”的价值导向。当技术逻辑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城市才能真正成为“有机生命体”。

在城市治理这条路上,重庆正用一个个数智创新,书写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庆探索”。

第1眼TV-华龙网 李舒/文 陈毅/图、视频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