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大厂AI态势简析,从斯坦福报告谈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9:46:00    

文 | 多膜态

自2017年起,斯坦福HAI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一份AI指数报告。这份报告主要以数据形式总结最近一年的AI进展,相对而言更加客观全面,因此在行业内外都有较高的影响力。

报告全文超过400页,覆盖了科学研究、行业应用、公共政策等方方面面的话题。《多模肽》在阅读这份报告时颇有感触,决定由此入手聊聊国内大厂的AI竞争态势。

百度去哪了?

从国内观众的视角看,这份报告最受关注的地方是进一步确认了由DeepSeek引发的,中美之间AI技术差距的快速消弭。2024年,美国私人AI投资总额超过一千亿美元,大约是中国的12倍。但知名模型数量上,美国有40个,中国则有15个。同时,中美模型的性能差距也大幅缩小,如MMLU基准下仅落后0.3%。

在知名模型数量榜单上,排名领先的五家国产机构分别是:阿里、字节、DeepSeek、腾讯和智谱。有些熟悉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的读者,看到这个榜单的反应可能跟我一样:百度去哪了?早在2017年,百度就喊出了All in AI的战略口号,甚至当初一度有可能收购Hinton、Ilya Sutskever和Alex Krizhevsky成立的初创公司。当OpenAI 2022年底亮出ChatGPT时,文心一言也是国内最早发布的大模型。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百度还是吃了闭源的亏。在一堆大厂小厂出的一堆模型中间,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要么你的模型能的确能力超群,在使用体验上达到SOTA;要么你就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地提升模型的影响力,比如说开源。DeepSeek做到了这两点,所以效果很好,成了明星模型;百度两点都没做到,所以文心系列模型地位尴尬。

很大程度上说,百度的战略失误要归于Robin本人。你很难想象一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能在某个新兴领域刚刚开局、行业趋势未明的时候,斩钉截铁地说出“开源模型会越来越落后”的结论。只能说,在技术品味和判断上,Robin普通且自信。不过看了DeepSeek的教学局,百度决定纠偏,后续将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甭管能不能复刻DeepSeek的成功,多个重量级玩家,对社区发展还是好事。

阿里:云计算受益,但淘天还未借到东风

在斯坦福报告里,阿里去年发布的知名模型数量仅次于Google和OpenAI。跟文心大模型不同,通义从一开始就坚定了开源路线。大模型时代,阿里的战略意图很清晰:放大自身的2B优势,力争实现2C业务破局。

经过十来年的市场教育,除开极少数头部互联网大厂,今天几乎所有企业的数字基建都建立在云厂商的设施上。而随着AI应用的快速铺开,云计算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基础设施。过去几年里,由于云计算向纵深的传统行业挺进,以及竞争态势的改变,阿里云虽仍是国内最大的云计算厂商,但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围绕通义建立起来的系列生态,或将帮助阿里云扭转过去几年市场份额的下滑趋势。最近一个季度财报显示,阿里云的营收和利润都有两位数的增长。阿里集团CEO吴泳铭2月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但目前而言,尽管云计算业绩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阿里最重要的电商业务仍未明显从这波AI进展中获益。如蒋凡所说,AI 现阶段的目标还是先帮助商家确定性降本。AI的确能在营销物料设计构建等多个环节,帮助商家大幅提升效率。但这更多是发生在行业层面的工具革新,阿里跟上了这个趋势,但并未创造差异化的优势。拼多多和抖音电商虽然增速放缓,但依旧显著高于阿里,国内电商的行业格局还不能说达到了阶段性平衡。

阿里现任CEO吴泳铭在上任的首封全员信中提出了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淘天过去两年围绕用户体验做了不少努力,比如网页版多年来首次改版,让笔者这类更习惯用电脑的用户终于没那么抓狂了。但“AI驱动”这个战略重心,目前在主营电商业务上的落地还比较有限。

当然,这不怪吴泳铭。拼多多和京东都有类似用户为先的提法,却在AI驱动上保持了低调的口风。说明现阶段电商平台的竞争主线仍跟过去二十年一样,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在技术之外。

字节:APP工厂马力全开,国内国际双线作战

在退出日常管理过后,AI可能是张一鸣唯一深度参与的公司战略。媒体报道,他本人甚至经常扮演猎头角色,从阿里、智谱等竞争对手那里争夺AI人才。

国内大厂里,字节在AI领域的动作最为活跃,铺开的战线最长,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细分赛道。APP工厂依旧信仰大力出奇迹的方法论,豆包、扣子、剪映、即梦、Trae、醒图等一系列产品意味着你知道的所有AI应用大概率都有字节的对标作品。

火力全开当然会存在资源浪费,但对字节而言,确保自己能拿到下个时代的船票更重要。

上月的统计数据显示,豆包月活接近一亿,仅次于阿里的夸克。但夸克并不是大语言时代才诞生的产品,更早之前就已经以工具软件的角色有了一定普及度,所以豆包更合理的比较对象应该是像Kimi、元宝、DeepSeek之类的APP。APPGrowing的投流数据是,豆包大概每个季度有一到两亿元的预算。这个规模并不比Kimi这类竞品高,但从费效比看,豆包的表现要好得多。

除豆包外,字节序列下值得关注的产品还有剪映和即梦。2024年初,张楠从抖音集团CEO的位置上卸任,全面负责剪映产品线。用通常的眼光看,剪映这样的工具类APP显然比不上抖音所能提供的平台,张楠的职位变动是一种“下放”。她在朋友圈里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把这个调整描述为放下并重新出发。

但随着AI生成内容的能力不断跃升,在内容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的时候牢牢握住主动权,对字节这家建立在内容基础上的公司来说尤为重要。从这个视角出发,派从有着零到一孵化抖音经验的张楠去负责剪映也有其合理性。

跟其他国内大厂相比,字节的AI战略落地依旧保持着国内国际双线作战的格局。例如,海外产品Cici对应豆包,Hypic对应醒图,Coze对应扣子,CapCut对应剪映等。

锚定Cursor的AI集成开发环境Trae甚至是先发布了国际版,近期才上线国内版本。但与豆包在国内的领先相比,Cici在国外面临ChatGPT、Claude等强劲对手,目前表现相对平淡,仍在等待破局。

腾讯:沉着冷静,徐徐图之

AI很重要,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大家都预期AI将在未来几年来彻底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但除此以外,对于AI究竟具体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发挥作用、互联网企业如何在这波变革中抓住机会,形势还并不明朗。

这种情况下,创始人的特质就决定了大厂的应对方式。张一鸣追求全线出击,四面撒网,先干后想,边干边想,在实践中快速迭代快速调整。Pony则几乎是这个风格的反面。在ChatGPT出来后,他就明确表示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百年难遇的机会,但腾讯并不急于拿出半成品,而是要把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做好,更关键的是思考落地场景。

Pony的沉着冷静,来源于一个事实:AI暂时还不能对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和社交软件造成压力,聊天机器人能完成传统搜索引擎的功能并且做得更好,内容社区会被图文视频生成算法重构供给,但你要给你爸妈发消息还是绕不过微信。

从这个逻辑上说,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对腾讯来说,基本没有危险,只有机会。

因为握有调整的主动权,腾讯才不急于在AI上面刷存在感,才能在过去两年里不慌不忙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推进视频号的发展上。不过低调沉稳的腾讯,仍然在加码AI投入,2024财年的年度资本开支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21%。

同时,在DeepSeek发布之后,腾讯很快在旗下众多产品线中陆续接入该模型,完全没有其他大厂的技术ego。即便微信这一门面产品,也是迅速上线了AI搜索引入DeepSeek。大厂引入DeepSeek从用户角度说没啥,更好的模型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嘛。

但同样的动作,百度做了就招来一堆人的嘲讽,腾讯做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腾讯也要主动的多。

不过近期,腾讯在AI方面的脚步有所加快。财报会上,马化腾透露,腾讯在数月前重组了AI团队以聚焦于快速产品创新及深度的模型研发、增加了AI相关的资本开支、并加大了对原生AI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

观察上述表态的一个窗口,是腾讯元宝。

在2024年Q2,元宝的投流规模仅有数百万,随后两个季度增至亿元,而到了2025年Q1猛增到14亿元。这个时间线跟DeepSeek的出圈吻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引入DeepSeek后,腾讯认为底层模型的能力已经足够支撑起达到出色体验的类ChatGPT产品。QuestMobile的报告说,腾讯元宝月活已经到四千万,仅次于DeepSeek和豆包。

当然,这么大规模的投流费用砸下去怎么都有点水花,更关键的是元宝后续能否做到较高的用户留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