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学子美术馆上思政课,湖北美术馆成思政课鲜活“教材库”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李孟丹 王源新
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让思政课“活” 起来、“动”起来,4月9日,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大学生骨干“号角”成长训练营(以下简称“号角班”)学员走进湖北美术馆,以《承续与转型——湖北美术教育专题研究展(1920-1985)》为鲜活教材,开展 “号角砺艺心、知行启新程”实践研学活动。
观展学史,在艺术脉络中寻根铸魂。展览现场,“号角班”学员沿着湖北美术教育发展轨迹,从20世纪初武昌艺专的创办历程讲起,串联起蒋兰圃、唐一禾、徐子珩等前辈艺术家“以艺载道、以美育人”的红色基因,直至展现现代美术教育在湖北的演进与创新,见证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生动图景与厚重历史。展厅内,泛黄的教案手稿、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以及新时期美术作品交相辉映,勾勒出湖北美术教育扎根时代生活,践行美育使命的壮丽画卷。

图为“号角”班学员在湖北美术馆观展
对话思辨,在守正创新中坚守初心。20世纪40年代,唐一禾先生创作了大量抗日题材的画作,如《七七的号角》《胜利与和平》等。在唐一禾先生《胜利与和平》的手稿前,“号角班”学员们深刻体会到:诞生于抗战时期的经典之作,通过构图传递民族觉醒的呐喊,战火中的艺术家借助笔触传递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武昌艺专师生在战火中坚持“为民族而艺术”的信念,秉持“为人民创作”的初心,弘扬美育的精神内核,永远是我们与时代对话的坚实底气。

图为“号角”班学员现场交流
赋能实践,在馆校融合中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场馆里的思政课” 实践研学的重要场地,湖北美术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研学活动以艺术为媒、以历史为鉴,将湖北美术教育的“精神粮仓”转化为思政课堂的 “源头活水”,将展览中的“承续与转型”命题转化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号角班”学员们纷纷表示,在触摸历史脉络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前辈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回应社会需求的历程,深刻领悟了“艺术传承并非简单复刻,而是承载时代使命的文化创造与转化”,深入思考了自己作为新时代“湖美人”应如何以作品回应“强国有我”的时代命题。

图为“号角”班学员实践研学现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