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上门补漏水 花4000元注胶没修好
因楼下告知漏水,市民蒋女士在某社交媒体平台预约了上门检查漏点服务。维修人员上门后,表示是卫生间漏水,并收取了4000元费用进行注胶补漏。之后,漏水问题并没有解决,蒋女士再次排查漏水原因,却发现实际漏点是卧室暖气片。蒋女士多次联系维修人员要求退款遭拒,本报介入当日,维修人员将4000元费用全部退还。
事件 花4000元补漏没修好
市民蒋女士家住甘井子区蓝天小区。今年3月初,楼下一家旅馆经营者找到蒋女士,表示旅馆房间天花板出现渗水情况,怀疑是蒋女士家中漏水。为了检查家中是否漏水,蒋女士在某社交媒体平台预约了上门检查漏点服务。3月6日下午5点左右,一名身穿工作服的维修人员上门检查,一进门就直奔卫生间。“对方手里拿着一个仪器在卫生间地面上扫,很快仪器就响了几声,对方就表示漏点在地漏附近,整个检查过程用时仅几分钟。”蒋女士说。
维修人员告诉蒋女士,维修不需要破坏地面,在瓷砖上打孔并注入胶水就能填补渗漏,而补漏胶水价位为168元/斤。按照蒋女士的说法,事先她多次询问维修人员大概需要多少斤,但对方一直表示,“没法估算,实际操作后才能知道。”“当时想着卫生间面积才3平米,灌胶差不多三五斤就够了,就同意进行维修。”讲价确定以150元/斤的价格计算费用后,这名上门检查的维修人员叫来了另一位维修人员,还提来了两桶胶水,两人在卫生间瓷砖上打了两个洞,使用机器进行注胶。然而,蒋女士看到桶中的胶水快速减少,很快超出了她的心理预期,见维修人员迟迟没有结束的意思,她立即叫停对方。此时,维修人员表示已经注胶27斤多,费用4100余元,而维修“只进行到一半”。蒋女士见维修花费严重超过预期,便让维修人员停止施工并支付了4000元费用。
闹心 漏点竟在卧室暖气处
维修人员走后,蒋女士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认为维修价格实在太高是否存在猫腻,便又联系维修人员要求对方告知公司名称地址,出示营业执照、胶水产品合格证明等资料,但对方一直顾左右而言他,不进行正面回应。
3月7日,楼下旅馆经营者再次找到蒋女士,表示楼下渗水情况更严重了。蒋女士对家中进行了全面检查,终于在一间卧室的暖气片附近发现有水泡发霉的痕迹,蒋女士联系供暖公司来进行检查,果然发现暖气管道出现漏水情况并进行了处理,此后楼下旅馆经营者再没有反映漏水情况。
导致楼下漏水的真正漏点竟然不在卫生间,而是卧室暖气,这让蒋女士更加确定自己是被骗了。“当时着急维修,忽略了很多细节,比如对方短时间内就认定卫生间漏水,也没有对房屋其他地方进行检查,而且对方也没有和我签房屋防水补漏合同。”蒋女士此后多次联系维修人员要求退款,但均遭拒绝。 调查 维修人员称“没接这活儿”
根据蒋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4月14日上午,记者联系了一名维修人员。对方表示自己手机上确实有和蒋女士的通话记录,但自己“没接这活儿”。“可能当天这位蒋女士联系了好几家维修公司进行挑选吧,反正我没给她家干过活。”这名维修人员说。
记者又找到蒋女士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预约服务的商家账号,账号IP地址显示在广东省,账号介绍表示“专业承接各种家庭房屋漏水,全国都可以一小时上门”。记者拨通商家热线电话后表明了记者身份和采访要求,对方工作人员表示将核实蒋女士反映的情况后进行回复,但截至发稿前,记者没有收到正式回复。
类似“消费陷阱”并非个例
●4月14日,记者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 “注胶补漏”,发现共有1600多条投诉。
●消费者大多是在网络平台看到消息进行预约,维修人员上门后承诺用胶补漏。
●胶水事先模糊使用重量,事后一计算费用数千乃至上万元,漏水还没有修好。
■支个招
三点建议提醒消费者“避坑”
房屋渗漏作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糟心事儿,一旦处理不及时,就可能造成房屋受损,甚至影响邻里关系。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利用消费者急于维修的心理行骗的所谓“专业堵漏人士”。那么,市民在遇到房屋漏水情况时该如何正确处理,避免“掉坑”?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我市一位建筑防水行业的业内人士。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渗漏维修要找有正规门店的、有合法注册营业执照、具备施工资质的公司。消费者不应轻信网络平台上的房屋补漏广告,尽量找本地有固定场所的商家,并可以要求商家提供具备房屋补漏资质的证明。
其次,维修使用的材料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识、合格证或正规的检测报告,保证防水材料的绿色环保、对人体无害。“很多不具备相关资质的维修人员带来的胶水是个大白桶,没有任何标签。消费者可以进一步要求其提供所用材料的名称、生产厂家、合格证明等信息,加以辨别。”业内人士说。
最后,进行维修前应签订正式的维修服务合同或协议,约定费用和施工效果,索要正式发票,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保障权益。
■最新进展
本报介入当日维修人员退还全部费用
4月14日下午,就在本报介入当日,蒋女士来电表示,维修人员主动与她取得联系,双方协商后,维修人员以微信转账的形式退还给她全部注胶补漏费用4000元,双方达成和解。
蒋女士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广大市民提个醒,在寻找上门维修服务时仔细甄别,谨防上当,同时对于半岛晨报的帮助深表感激。“感谢半岛晨报和记者对此事的关注,让这个事情又快又好地得到解决,有困难找半岛,真是找对了!”蒋女士说。
实习生郑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