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呼和浩特 “三北”工程精准升级ing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2:01:00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呼和浩特

用心绘就了一幅绿色生态长卷

2025年

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之年

今年呼和浩特市

将精准提升“三北”工程生态建设成果

具体如何提升?

一起来看


管护方面:

重点实施好大青山沿线“生态绿带”9.75万亩管护工程。

完成“三带一区”(灌木带、花带、景观带和补植补造区域)3500亩的采伐更新和提质增绿工程。

实施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北坡绿化提升改造项目,补植补造油松、侧柏等苗木 3.9万株。

修护方面:

实施和林县乳业开发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乔、灌木林改造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4702亩,其中退化草原修复2706亩、乔木林改造379亩、灌木林改造1617亩。

清理方面:

实施赛罕区退化林更新改造项目,清理“三北”退化林修复区域枯死树3万株。

此外

今年我市还要科学有序地开展

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计划完成义务植树580万株

持续落实属地管理

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全市共规划义务植树基地15处

义务植树面积13583亩

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自然保护、

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

开展义务植树


延伸阅读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简称“三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78年11月作出的重大决策,工程东至黑龙江,西至新疆,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南至北京、天津,共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建设期为1978年—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1978年—2000年是第一阶段,为一至三期工程;2001年—2020年是第二阶段,为四、五期工程;2021-2050年是第三阶段,为六至八期工程)。

呼和浩特市自1978年正式启动“三北”工程以来,截至2020年已实施42年,完成第二阶段五期工程建设任务共计475.4万亩,其中:包括人工造林357.79万亩、飞播造林87.28万亩、封山育林30.33万亩。一期(1978-1985年)123.57万亩、二期(1986-1995年)179.31万亩、三期(1996-2000年)115.12万亩、四期(2001-2010年)46.39万亩、五期(2011-2012年)11万亩。主要营造的林种是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使用的造林乡土树种包括杨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柳树、榆树、槐树、山杏、柠条、柽柳、沙棘等。

“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期为2021-2030年,呼和浩特市申报的“三北”工程六期总任务是228.41万亩,其中,2021年—2023年已完成71.58万亩,剩余任务156.83万亩已于2024年全部完成。

呼和浩特实施“三北”工程成效显著。工程后,项目区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森林植被快速恢复。生态功能的发挥和提高,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减少风沙危害将起到重大作用,对构筑我国北方安全生态屏障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实施“三北”工程,提高了区域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拓宽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资源重组,拓宽了增收渠道;随着保护和建设力度的加大,林草植被全面恢复和增加,林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发展增长点。其次,“三北”工程推进社会和谐进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群众的生态保护和参与意识,通过参与造林工程,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提高了广大农牧民对“三北”工程等国土绿化工程的认识,调动广大农牧民生态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投身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过40多年的“三北”工程建设

现在

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取得骄人成绩

森林面积达到406.87万亩

森林覆盖率15.78%

草地面积达到831.89万亩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6.15%

湿地面积57万亩

湿地保护率达到35.2%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刘丽霞 部分文案来源:李婷婷)、图片来源为资料图、部分图片来源:和林格尔乳业开发区、呼和浩特林业和草原局赛罕分局等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