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老年人关节疼痛僵硬,吃氨糖就行了?医生:2类药物比氨糖更管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4:10:00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留意到这样的画面:小区花园里,曾经步伐轻快的张大爷,如今每走一步都显得有些迟缓,膝关节仿佛被什么东西束缚住,每一次弯曲都伴随着微微的皱眉;李奶奶早晨起床,想要活动一下身体,却发现手指关节僵硬得厉害,连握拳都变得困难。随着岁月流逝,老年人的身体就像一部使用多年的老机器,各种零件逐渐出现问题,而关节健康问题,更是像个高频出现的 “小麻烦”,困扰着不少老人。当长辈们被关节疼痛、僵硬折磨时,探寻解决办法就成了家人和他们自身的当务之急。


骨关节炎:老年人关节健康的 “头号大敌”

骨关节炎,这个在中老年群体里频繁出没的 “健康杀手”,正悄悄地侵蚀着人们的关节。从医学专业角度来讲,它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仿佛是关节在岁月长河中留下的 “沧桑印记”。通常情况下,50 岁往上的人群,最容易被它盯上,而且在这个年龄段里,女性相较于男性,似乎更容易成为它的 “目标”。就好比在公园里散步,你可能会看到一些老年女性走路时,脚步不再轻盈,每一步都带着小心翼翼,这背后,很可能就是骨关节炎在捣乱。

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关节炎,就像是岁月悄然留下的 “痕迹”,和年龄增长紧密相关,如同树木一圈圈的年轮,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显现。性别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作用,女性在这方面似乎更为 “脆弱”。还有体重,简直就是一个关键的 “助推器”。那些体重超标的女性,患上骨关节炎的风险直线上升,甚至可能达到正常体重女性的 4 倍。想象一下,过重的身体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每次活动,关节都要承受巨大压力,日复一日,关节自然不堪重负。而继发性骨关节炎,则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 “意外风暴”,往往是由创伤、感染或者先天性因素引发。比如,有人曾经严重扭伤过关节,即便伤口愈合了,关节却可能因此埋下了患病的隐患;又或者因疾病感染累及关节,打乱了关节原本正常的 “运转节奏”,进而引发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症状表现,就像一首令人烦恼的 “疼痛交响曲”。疼痛,无疑是其中最突出的 “旋律”。尤其是那些负重关节,像膝关节,日常活动中承担着身体大部分重量,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患病初期,疼痛像个偶尔到访的 “不速之客”,表现为轻中度的间歇性疼痛。可能老人长时间走路或者上下楼梯后,会突然感到一阵刺痛,但稍作休息,疼痛又会缓解。可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变得 “赖着不走”,演变成持续的折磨,甚至夜晚也会让老人辗转难眠。晨僵,也是个让人头疼的症状。清晨醒来,患者会感觉关节像被 “冻住” 了,活动极为不便,就好像身体还没从沉睡中完全苏醒,关节却已经开始 “闹别扭”。这种僵硬感,不仅早上有,白天久坐之后也会出现,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活动,关节才会慢慢 “解冻”,恢复一些灵活度。关节肿胀、积液和变形,也是常见的 “音符”。

以膝关节为例,患病的膝关节可能会红肿,像个发了炎的 “气球”,里面充满积液,严重时甚至会畸形,原本笔直的腿变得弯曲,不仅影响美观,还大大限制了患者的行动能力。而且在日常活动中,关节摩擦感也会时不时出现,当老人活动膝关节、手关节、髋关节或者脊柱时,能明显感觉到关节之间在 “摩擦抗议”,就像两块生锈的金属相互摩擦,让人心里不安。


氨糖:缓解关节疼痛的 “争议选手”

在众多缓解关节疼痛的方法里,氨糖曾备受关注,一度被不少人视为缓解关节问题的 “希望之星”。氨糖,这种天然的氨基单糖,对人体关节有着特殊的 “亲近感”,仿佛是一把专为关节打造的 “钥匙”,能参与到关节软骨基质内蛋白聚糖的合成过程。过去,它常被用于骨质疏松、髌骨软化症等疾病治疗,也因此在民间有较高知名度。然而,在骨关节炎治疗领域,氨糖的地位却充满争议。国际骨关节研究会发布的骨关节炎最新指南,没有把氨糖列为推荐药物,就像给它的 “治疗光环” 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和英国更是直接将氨糖归为保健食品,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治疗药物。在我国骨关节炎临床治疗共识里,也明确指出氨糖对骨关节治疗的疗效尚无定论,只有面对轻症患者时,才谨慎建议可以选择性使用。


曾经,欧洲地区的骨关节协会针对处方药剂型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做过临床试验,结果似乎给氨糖带来一丝希望,认为该药可作为膝关节炎患者的长期基础治疗药物。但要注意,这里的氨糖是处方药版本,和市场上常见的保健品氨糖有着本质区别。美国研究人员也曾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实验,实验中,患者分别在 6 个月内,每天摄入 1500mg 氨糖、1500mg 氨糖 + 1200mg 软骨素以及服用安慰剂。结果令人意外,三组患者疼痛症状都有改善,只有在中重度疼痛患者群体中,氨糖与安慰剂的作用差异才比较明显。在后续长达 2 年的随访中,服用氨糖的受试者改善疼痛的症状虽然是安慰剂组的 1.16 倍,但这个微小差距在临床意义上并不显著,就像大海里泛起的一丝涟漪,很快就消失在医学的浩瀚海洋中。


两类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 “双刃剑”

除了氨糖,还有两类药物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如同双刃剑,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就像关节疼痛的 “灭火器”,能迅速缓解疼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当老人疼痛难忍时,在医生指导下,甚至可以用阿片类药物暂时压制疼痛。不过,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就像在胃黏膜和肾脏上 “埋下定时炸弹”,可能引发胃黏膜损伤、肾脏损害等严重后果。另一种治疗方法是在关节腔内注射皮质激素,这能快速控制炎症反应,就像给发炎的关节来一场 “及时雨”。但长期应用激素如同打开 “潘多拉魔盒”,容易诱发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以及高血压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两类药物都只能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谨慎使用,绝不能擅自长期服用。


保护膝关节:老年人的 “关节保卫战”

面对骨关节炎的威胁,50 岁以上人群得未雨绸缪,积极保护膝关节。控制体重,是保护膝关节的首要任务。正常步行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已经达到身体重量的 1.5 倍,就像给膝关节背上一个不轻的 “包袱”。跑步、深蹲时,压力更是成倍增长,极限深蹲时,膝盖承受重量甚至高达体重的 8 倍,简直是难以承受之重。对于体重超标的人,每走一步,膝关节都在 “叫苦”,长期下去,骨关节炎发病风险像火箭一样迅速上升。所以,保持健康体重,就像给膝关节 “减负”,让它能轻松应对日常压力。适度锻炼,也是保养膝关节的关键。

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就像给膝关节注入 “活力源泉”。快走时,身体节奏与步伐协调,膝关节在适度压力下得到锻炼,刺激骨骼强度增长,变得更坚韧;慢跑进一步增强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让膝关节在有节奏运动中保持良好状态;游泳更是对膝关节 “友好” 的运动,在水中,身体重量被水的浮力抵消,膝关节无需承受过多压力,却能充分活动,维持正常功能。


通过这些运动,膝关节就像一台精心保养的机器,能更好地为身体服务。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同样不容忽视。膝关节是人体宝贵资源,且不可再生,每一次过度使用都是对它的 “消耗”。长时间久坐、久跪、久蹲等不良姿势,以及长时间爬楼梯、爬山等高强度活动,都会让膝关节疲惫不堪,加速磨损。我们常看到一些老人热衷于爬山锻炼,但如果不注意适度,可能反而伤害膝关节。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分配膝关节的 “工作量”,避免让它过度劳累。补充膳食剂,对 50 岁以上人群来说,也是保养膝关节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对钙需求增加,骨骼中的钙却逐渐流失,适当补充膳食补充剂来补钙,就像给骨骼 “加餐”。但要强调,补钙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跟风。因为过量补钙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只有科学合理补钙,才能真正保护膝关节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