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唐探经济圈丨大厂招“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9:10:00    

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

这两天,华为、腾讯两家互联网大厂几乎前后脚对外公布今年的招人计划。

腾讯宣布启动史上最大就业计划,三年内将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并加大转化录用,其中仅2025年,就将迎来10000名校招实习生。

华为2025年拟招聘应届生10000余人。通过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和开放生态合作体系,持续为人力资源市场注入稳定动能。

这次招人,更聚焦前瞻性和储备性。换言之,更聚焦“新”领域。

比如,腾讯加大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类岗位的招聘力度,技术类岗位“扩招”力度空前,占比超过60%。

华为则直接将这次招聘命名为“勇闯新世界”:开放了AI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60余类岗位。直接聚焦当下最热门的AI大模型、高性能计算、生态发展等关键领域。

这些领域的扩招或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一是AI技术商业化加速,企业需快速补足算法、算力、数据等全链条人才缺口;二是国际竞争背景下,国产技术的自主研发需求倒逼企业强化基础技术团队。

随着上述新领域的不断发展成熟,行业整体的分工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细。

比如,前不久,一些互联网大厂就在集中招聘“AI编译器研发工程师”等细分岗位,其薪资普遍高于传统技术岗20%以上。

面对新领域的人才缺口,构建更合理的培养体系也是重点。

当下看,不少头部企业正通过校企合作、生态联盟等方式构建多元化引才网络。华为的“鸿蒙”“昇腾”生态计划已与国内百余所高校、上千家生态企业达成深度合作,通过定向培养、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将人才招募端口前移至校园。

腾讯则推出“犀牛鸟”等产学合作项目,以真实业务场景为课题,吸引高校人才参与技术攻关。

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更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企业将产业需求直接嵌入课程设计,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岗位,校企双方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

当前大厂招聘本质,是 “AI 技术革命” 与 “企业战略转型” 双重驱动下的人才补给:一方面,通过大规模校招和高薪吸引年轻技术人才,为 AI 研发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放宽部分年限、强调技能导向,以平衡短期技术攻坚与长期人才储备。

这背后,行业分化也正在加剧 —— 掌握 AI 核心技能的应届生和资深专家成为 “香饽饽”,而传统岗位或技能滞后者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未来,从求职者一侧看,需紧扣 “AI+X” 复合能力,让自己逐步成为拥有核心技术的资深专家;而企业则需在 “年轻化” 与 “经验传承” 间寻找新的平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