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涛答央广网:为攻克脑胶质瘤 带领团队奋斗了37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20:23:00    

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记者王晶)4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卫生健康系统代表围绕“践行医者仁心,护佑人民健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江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江涛,同时也是“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其从事的领域是神经外科最难治的疾病脑胶质瘤。脑胶质瘤主要发生于大脑,恶性脑胶质瘤平均存活期短。他带领团队,为了攻克这个疾病,奋斗了37年。

央广网记者提问

央广网记者:作为我国神经功能保护手术的开拓者,江涛医生您带领团队建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并推动靶向新药研发。能否介绍这一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惠及更多患者?

“脑胶质瘤是一个特别难缠的病,因为我们大脑的血脑屏障会阻碍药物进入大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找到有效药物,并使药物能进入大脑,这个过程实际是一个比翻山越岭还要难的事情。我们从2004年开始,进行标本DNA、RNA、蛋白测序,大概用了十年时间,发现有些生存预后差的患者存在一个融合基因,它使患者对我们目前的放疗、化疗甚至血管治疗会产生抗药性。”江涛表示。

此外,江涛和团队对这个基因的功能又进行了进一步验证,证明这个基因就是导致患者耐药和复发的主要基因。基因找到了,如何抑制这个基因使患者得到救治?江涛称:“我们研发了一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临床试验,发现如果这个基因阳性的患者应用我们的药物,存活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

据介绍,经过近20年时间,这个药物在2024年4月23日正式上市,上市之后就使这类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生存期明显延长。这是国内第一款治疗脑胶质瘤的靶向药物,让患者享受到了临床科学家的最新成果。

江涛在见面会上谈道,通过20年的研发过程,他有一个体会,就是作为医生,一定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抓住临床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使成果从实验室再回到临床,才能使患者获益。通过这个过程,就体现出了医学科学家或者临床医生对于患者疑难疾病诊治的研发过程,用中国方案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