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拆解|“两百年前的方治今天的病?美国早点醒!”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10美元上印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资料图)
近日,围绕美国为什么要向全世界开征“对等关税”这件事,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一个两百多年前的人物: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斯科特·贝森特:
“我常常提到,美国关税的‘鼻祖’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他用关税为新国家提供资金,以及保护美国工业。现在,特朗普总统给关税加了第三个功能——‘谈判筹码’。”
白话拆解: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在他上任当年,也就是1789年的7月4日,美国第一届国会通过了《关税法》,这部法律明确提出,为了支持美国政府解决债务问题,鼓励及保护制造业的需要,对进口商品、制成品和货物征税。
斯科特·贝森特这位特朗普政府经济团队的“核心人物”,笃信“关税”是医治美国经济顽疾的“良药”,但来自美国国内权威人士的质疑之声却源源不断。
4月9日,美国著名经济学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珀森就在《外交》杂志刊文说,“华盛顿正在把所有赌注押在一手必输的牌上。”

亚当·珀森:
“美国政府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没人能在贸易战当中独赢,因为双方都失去了获取本国经济所需、本国人民和企业愿意支付对价的商品的机会。与真正的战争一样,贸易战是一种破坏行为,它也会危及发起战争的一方。”
美国财长贝森特用扑克牌类比贸易关系极具误导性,因为扑克是一场零和游戏,只有你输我赢或我输你赢。相比之下,贸易是正和博弈,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双赢或双输两种可能。
白话拆解:
全球贸易与产业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单纯地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模式。按照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各国专注于自身效率更高的产业并相互贸易,能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以苹果手机为例,一台iPhone的生产涉及数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协作,无论美国对哪一方加征关税,都将影响整个生产链条的成本和运作,而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付费买单。
有分析认为,加征关税,可能会使苹果手机价格上涨30%到40%。而即便把iPhone搬回美国制造,成本也难以降低,因为美国企业仍将为许多进口零部件支付关税。
外媒截图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劝”,当地时间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被排除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之外。
有美国媒体评论认为,这项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涨价压力,同时有利于包括苹果和三星电子在内的电子消费品巨头。

外媒截图
豁免部分电子产品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美国关税政策调整还“很难说”,但有件事或许能为理解美国企业的“焦虑”提供启示。
据了解,苹果公司为了规避所谓“对等关税”的冲击,曾紧急包机,向美国运了600吨、约150万台iPhone手机。
白话拆解:
不知道刚刚花大价钱叫了“闪送”的库克先生,在得知智能手机突然获得“对等关税”豁免之后的感想如何。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想用两个多世纪以前的“关税法令”来解决当前美国经济的“疑难杂症”,必然是“开错方、吃错药”。
以史为鉴,确实可以知兴替,但拷贝粘贴1789年的做法,以逆潮流而动的方式推动已然高度全球化、链条化的国际贸易体系退回到以美国为中心、为美国经济服务的单极体系。
这场梦,最好早点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