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支点建设正当其时,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3.9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65.7%,总量跃居全国第六。从“跟跑者”到“领跑者”,湖北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生动阐释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的“支点力量”。
民营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创新经济的先锋、活力经济的源头、开放经济的主力、民生经济的基石,是湖北实现“到2030年,力争经济总量达9万亿元左右”目标的主力军。
湖北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成本优势、环境优势突出,有基础、有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科技创新造就了湖北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全省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41家企业跻身全国研发投入千强榜,光电子信息、北斗导航等五大优势产业研发投入指数领跑行业。卓尔控股、九州通等龙头企业通过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540家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创新生态。湖北依托9个省级产业平台和7个产业创新联盟,推动“龙头企业+配套企业+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形成“智改数转”的转型浪潮。2024年,政府性融资担保与科创金融专项计划双管齐下,23家民企入围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大会系列榜单,7家独角兽企业闪耀全球舞台,民营企业为湖北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和强劲的动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湖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2023年《湖北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办法》筑基,到2024年《破解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破局,再到近日发布的《湖北省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质,湖北以“困难时雪中送炭、壮大时添柴加火”的理念,构建起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在肯定成绩和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深刻认识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一定程度面临融资难、创新难、引才难的问题,破解这些问题,民营经济方能行稳致远。政府侧要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落实好惠企政策,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产业侧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深化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更多“隐形冠军”。社会侧要放宽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要破除市场壁垒,打造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侧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利用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竞争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抓民营经济就是抓支点建设,湖北支点建设正当其时,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进一步做大优势、打通堵点,让民营经济在荆楚大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寓青(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