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刻下时光印记的西关巷子
新重庆-重庆晨报 黎强
出了江津老县城大西门,直通康衢街柯家巷,出现在眼前的竹林、池塘、田畴、炊烟、老屋、院落、巷道等景物告诉你,这就是西关地界了,被称为西关巷子。
1 西关人家
西关巷子不是孤零零的一条或两条街巷,而由一大片叫得出名的巷通巷、街连街的老院子老房子老坝子组成,范围很大。康衢街的石板路、柯家巷的瓦楞草、西关路的大白菜、后营门的老烟火,都在西关巷子的宽窄、长短和曲直里。石板路滚过的铁环、瓦楞草停过的蜻蜓、大白菜煮过的味道以及老烟火熏过的街坊,西关都记得一清二楚。
把一双脚跨过大西门的围城马路,老县城的人就称为“出城”,就有街巷两边的冷酒馆、裁缝铺、豆腐店、烧腊摊等迎着人们的脚步,把城里、城外分隔开来。出城的街上,豆花饭香着、冰粉摊甜着、糖包子油着、小人书摆着,把西关市井百姓的日常序幕徐徐拉开。二八大杠的铃声滴溜溜响起来,轮胎把昨夜的雨水碾出好看的水花与波纹。板板车的轮子压在或平顺或凹凸的路面上,可劲拉车的赤膊师傅肌腱如钢。街坎上的煤球炉子旺旺地燃着,蒸笼里飘出西关人家最喜欢的家常菜扣肉的香气,小日子的满足就在路人的目光里升腾起来。
拐进一条长满苦楝子和构树的街巷,就有做手工面的人家刚刚把新做的挂面晾晒在院坝的竹竿上,白白的、香香的。几竿挂面接受着阳光与微风,让觅食的麻雀找到了饱餐的佳肴,“叽叽喳喳”呼朋唤友一起来,在飘着麦香的挂面上啄食。面主人原本很生气,但一看这些拖儿带女的鸟们吃得高兴,心中顿生怜悯,把原本拉满的弹弓又收了起来,假装没有看见。
2 逃课看电影
不远处驻扎着部队,进进出出的解放军官兵最让娃儿们羡慕,军帽上的红五星、衣领上的红领章,看得娃儿们眼神发亮,心里想“自己什么时候长大也能像解放军叔叔一样穿上绿军装”。门口哨位上的哨兵更是让娃儿们百看不厌,那些持枪站得笔直的哨兵神态威仪,部队首长一过,“啪”一个军礼,看上去好潇洒好庄严,惹得孩子们相互模仿哨兵敬礼。
部队的练兵操场很大,那时还养军马。在娃儿们心中,军马是勇敢的化身,对饲养军马的战士更是崇拜。来到军马场,小战士明白娃儿们的心思,抓一把草让娃儿们喂马,也让娃儿们近距离接触军马。娃儿们的那股高兴劲哟,比考试得了100分还兴奋。
我小时候,看一场电影是非常奢侈的事。部队的师部和总后勤部第3539工厂,经常放映连县城电影院都没有放过的电影,这让我们这些小毛孩很是向往,哪里还有心思上晚自习哟。我就读的红卫兵中学恰好在师部和3539厂的中间,我在教室里装模作样地翻着书本或做作业,心早就飞到师部和3539厂的露天电影坝子上去了。给老师撒个“脑壳昏”的谎,一溜烟钻进学校的围墙旮旯,猴急地翻进师部,却被巡逻的哨兵逮个正着。我哭兮兮地向哨兵解释着,眼睛却盯向电影幕布。哨兵一捏我的鼻子,“又逃晚自习课了吧?”我只得乖乖承认。哨兵手一扬,“去吧,别往人堆里拱哈,踩到脚痛哟!”
去3539厂看电影,除了逃课外,就没有发生过像去师部那边那种胆战心惊的事儿了。腆着脸跟在职工家属同学屁股后面,在验票的地方勾着脑袋向前挤,趁验票人员还在敲打熟悉的家属子弟时,我早躲进了厂区的行道树中,像兔子一样跑不见了。
3 儿时的游戏
从西关巷子看出去,就是犹如《桃花源记》描绘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郊外。小时候啥都不懂,长大后才蓦然想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早就在西关出现过,只不过“不识西关真面目,只缘身在巷陌中”罢了。
那时的西关巷子,娃儿们最喜欢田畴上的油菜花,金灿灿的,风儿一吹,油菜花就曼妙地舞蹈起来。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蜜蜂也嗡嗡地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油菜田的主人乐呵呵地看着,对于农家来说,蝴蝶、蜜蜂越多就意味着油菜花长势良好,一定会是好收成。
调皮捣蛋的娃儿们心心念念的是油菜籽,趁农家不注意时一窝蜂钻进油菜田,摘下油菜籽荚揣满裤兜,把一片油菜弄得凌乱倒伏,让主人家好不心疼。裤兜里的油菜籽荚剥开,就成了娃儿们“竹筒仗”的子弹,菜籽含在嘴里,悄悄摸到小伙伴后面,一声口哨吹响吸引小伙伴回头之际,使出吃奶的力气把菜籽从竹筒中吹出,打在小伙伴脸上,麻酥麻酥的。得胜的小伙伴“哈哈哈”地笑着,跑向另一个藏身地,等待被偷袭的小伙伴前来“报仇雪耻”。
清澈的池塘在西关是天生不缺的,更是娃儿们喜欢的。酷热袭来,池塘就是娃儿们的乐园,脱得赤条条的娃儿们在一汪池水里疯玩,潜下塘底摸螺蛳和蚌壳、在水草中抓螃蟹,高兴得不亦乐乎。不料,一上塘岸才发现,衣服、裤子全不见了,只得齐刷刷地躲到树荫下。娃儿们蔫啦,耷拉着小脑袋,知道是某家大人发现了娃儿偷偷下塘洗澡,生气地把裤子和衣服抱走了,用这样的方式惩戒不知危险的他们。光溜溜的娃儿们扯一把狗尾草继续玩耍,在蚊虫叮咬中坐到夕阳西下,瞥见远处一个抱着衣服和裤子的人影向池塘这边走来,才露出了略带窃喜的浅笑,晓得这下不用光着身子坐到天黑了。
西关有一个绿色的邮筒,是界定西关到柑园的标志。再往前,就是陈独秀先生病逝在江津的名叫广子桥的康庄。小时候,娃儿们还会围着陈独秀先生的坟冢追逐、嬉戏、打闹。娃儿们在邮筒下聚齐,再扑进漫山遍野的柑子林,在树上玩一种叫树猫的游戏。
如今,西关巷子在时光浸染下华丽蝶变,老院子、老巷子、老房子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新楼宇、新社区、新院落的繁荣与时尚。音乐茶座、文艺咖啡、蓝色酒吧、四季花店点缀在西关巷子,西餐店、文创园、大商超散发着现代气息,丰富多彩的餐饮、棋牌、休闲场所比比皆是,让西关一下子生动曼妙了起来。那些留存在怀旧墙上的老路牌,折射着西关远去的岁月,更提示着人们珍惜眼前美好的生活。
(作者黎强 系重庆市江津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