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文章网 手机版

林散之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过眼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43:00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书法家、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

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

“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自作诗》《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

林散之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

林散之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立轴,尺寸为136厘米×34厘米×2,大约8平方尺。落款是“乙丑年五月,八十八叟,林散耳”。引首章“大吉羊”(朱文),名章为“散之信玺”(朱文)。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作品正文内容是:

生天成佛谢灵运,

旷世知音钟子期。

这副对联出自《中国古代碑帖集联: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集联》。联中的“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晋安帝元兴二年(403),谢灵运继承了祖父的爵位,此后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谢灵运擅书法,精通佛学,特别是顿悟成佛的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元嘉十年(433),谢灵运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仅49岁。联中的“钟子期”,是一个樵夫,精通音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位叫俞伯牙的人,在弹琴方面很有天赋,他的琴声高妙,优美动听。但是只有钟子期听得懂,琴声中藏着高山流水的曲魂。后来钟子期病死,俞伯牙把琴摔了,从此不再弹琴,因为没有听得懂,后人便把钟子期誉为俞伯牙的知音。这副对联的大意是,后生天而先成佛的谢灵运,是因为对佛理有着超人的慧心和感悟;听得出俞伯牙琴音中藏着高山流水曲魂的钟子期,是因为对音律有着非凡的精通和理解。

1985年4月22日至29日,中国书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林散之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没有参加会议。会上,林散之当选为中国书协名誉理事。 一个多月后,也就是1985年6月,88岁的林散之在寓所中央路117号创作了这幅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

林散之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局部)

林散之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是其晚年在对联中写得比较好的作品。作品中有唐楷的笔法,有汉隶的遒劲,有晋行的意趣,更多的是林散之自己的风格和思想。执笔是三指执管,长锋悬肘;运笔是中锋行走,提按分明;结体是偏正相依,中宫收紧;墨法是枯湿浓淡,以浓为主;章法是左右对称,前呼后应。

谈到这副对联,林散之长子、书画家林筱之回忆说:“那一段时间,家父林散之的身体和心情都比较好,创作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考证林散之作品集和相关书刊资料,林散之写这个内容的对联不多,存世量不会超过十副,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林散之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先后三次著录。2005年5月,著录在《金陵四家馆藏书画精品集》第32页(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4月,著录在《馆藏金陵四家书法精品赏析》第17页(荣宝斋出版社);2025年4月2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13版。

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是林散之自己收藏的作品。1987年12月,他搬到次子林昌庚的单位林业大学居住,浙江有一个做旅游的老板出高价购要买这幅对联,被林昌庚婉然拒绝。1988年1月,林散之将此作和他其余的209件书画作品一起捐赠给了他当过副县长的江浦县,江浦县政府出资在求雨山建林散之书画陈列馆。1989年12月,林散之逝世,政府在1997年11月将林散之陈列馆扩建,改名为林散之纪念馆。

林散之行书《生天旷世七言联》,现由林散之纪念馆收藏。

相关链接:林散之研究专家王 罡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主席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图片、书刊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王罡发表研究林散之的论文、专访、解析、轶事等文章500多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将到2029年2月结束,历时8年。王罡出席第四届、第五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相关文章